根據衛福部統計,國內關節炎盛行率約15%,相當於有350萬人口有關節炎問題,其中,以「退化性關節炎」為最大宗。從數據中也發現,退化性關節炎有年輕化趨勢,主要肇因為生活習慣、體重過重、事故創傷等造成。
關節退化年輕化 多種治療有辦法
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侯勝茂表示,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、停經後婦女、勞力工作、肥胖、缺乏或過度運動及曾經受過外傷者(膝關節損傷、骨折、韌帶損傷)。
雙和醫院骨科關節暨運動醫學主治醫師翁佩韋表示,關節炎病程主要分為四期,確診1到2期之患者,由於關節腔變窄、軟骨彈性減少、外觀變型等問題。治療上,多採取口服藥、外用藥、物理治療為主,稍嚴重者則建議施打玻尿酸、自體血小板血漿療法(PRP),治療目的在提高關節潤滑度、抑制發炎反應以緩解疼痛。
而3~4期患者,可能面臨骨刺、關節外型變形,甚至關節腔完全磨損,股骨與脛骨已直接摩擦。除止痛藥外,多以玻尿酸、自體血小板血漿注射療法為主,但這些治療方式都有一定的效期,且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可使嚴重磨損的膝關節軟骨完全恢復,只能治標不治本。
因此,手術治療對此類患者為根本改善膝關節炎問題的方法,相關手術治療包括關節鏡、英式活動半膝與全口植牙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等。
關節疼痛植牙不治療 犧牲生活品質
侯勝茂指出,根據「全台膝關節疼痛患者治療及生活品質」調查結果發現,全台有7成民眾明明有關節疼痛問題卻選擇隱忍不就醫,其中更有1/4關節不適者忍痛超過3年;調查也發現,針對2期以上可能面臨骨刺、關節外型變形,甚至關節腔完全磨損之患者,就算醫師建議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,也有近3/4成民眾不願進行手術,寧可拖延治療時程。
植牙它的優點為:1.咬合力幾乎可恢復至原有牙齒的水準,這點是全口活動假牙所完全不能比的。2.可以減少齒槽骨的吸收。3.如果是單顆牙或少數幾顆缺牙,可以不用磨掉旁邊鄰近的健康牙。4.固定式的作法不再像活動假牙,需要拿上拿下,便利多了。5.在美觀上,如果條件許可的話,其效果看起來可與自然牙差不多,也沒有像活動假牙的金屬掛勾有礙觀瞻。(六)活動式的作法,亦可以穩定活動假牙、增加咀嚼效率。其缺點為:1.價錢昂貴,因植牙所需的材料生物相容性必須很好,加上醫師的專業訓練使得價錢大大提高。2.療程需要較久時間,種完植體約三至六個月以後,才可以開始製作假牙。通常植牙成功率在五年內為九成以上,十年為八成以上,如果想要有高的成功率,在植牙前必須詳細的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,包括全身性疾病還有家族性疾病等等丶。另外,清潔乾淨、正確而有效的口腔衛生習慣,及定期的回診與保養,亦是植牙長期成功不可或缺的條件,此點與任何型態之假牙,維持長久的方法是一致的。
「口腔問題」不只是「牙齒」的問題,通常還有牙周、關節肌肉、神經、飲食習慣⋯⋯等。我們不只要解決單一顆牙現有的疼痛,還要找出問題形成的原因,並檢查整個口腔,做出周全的治療計劃,將未來其他問題發生的風險降到最低,才不會陷入才「剛做好假牙,怎麼又出問題」的惡性循環。例如一顆蛀牙抽了神經,必須做假牙,此時要一併檢查牙周、咬合、牙齒排列等等。若檢查有牙周病則須先做牙周治療,若牙齒排列不整則需先做矯正評估,此外還要檢視刷牙或飲食習慣,否則花錢做好的假牙,可能會舊疾復發,或因其他問題,而很快又必須拆除。全口重建的病患,我們會指派經驗豐富的專任管理師量身安排診次,將看診的次數和時間做有效安排。全口植牙的醫生就像有牙科秘書一般,處理好各種周邊事務。
侯勝茂進一步解釋,在拖延治療的背後,往往是對生活品質的消磨與?牲。調查亦顯示,有7成受訪者因關節疼痛而不得不改變日常生活習慣,更因患部疼痛、僵硬造成行動不便而引發其他健康問題!此外,其中近6成甚至因關節疼痛而影響到性生活!
進一步分析患者寧可?牲生活品質,仍不願積極採取手術治療的心態,侯勝茂說,主要原因來自於兩大心魔,一是多數患者認為人工關節置換是大手術,復原期長;二是患者多數不了解術後膝蓋的復原情況,擔心影響日常生活,因此不敢貿然嘗試。
新式英式活動半膝 找回敢動生活膝望
對於手術躊躇不前的膝關節炎患者,翁佩韋表示,根據臨床經驗,1/3至1/2的患者膝關節病變只集中在關節面的一側,若能僅針全口重建對病變部份進行治療,就能從根本改善膝關節炎狀況。
目前,國內已有英式活動半膝的新選項,其執行上醫師僅需隔離關節病變部分,不影響周圍健康組織,且術後傷口較小、復原較快,也能夠減少術後疼痛的情況。英式活動半膝的可動式墊片設計,讓術後關節活動更自然,同時亦擴大了接觸面積,能夠降低人工關節的磨損,延長使用年限。
翁佩韋解釋,英式活動半膝適用於,患有膝部關節炎、病症只發生在膝關節的單一內髁(或單一部位)上;對於服用藥物,關節內視鏡治療或軟骨置換無效的病患;及適合正值壯年且面臨膝關節炎2期以上病人。
兩人共同呼籲,建議膝關節炎患者能尋求專業醫師診治,提早採取積極治療,及早重拾生活膝望!